已知AB电压求ab电压(已知ab电压求ab电压的公式)
本文目录一览:
求ab电压。
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,ab端电压 Uab = E-r*I = E-r*[E/(R+r)] = E(1-r/(R+r)即: Uab = E(1-r/(R+r)Uab会随电源内阻r和外电路接入负载R的变化而变化。
这个很简单,先说A端,两个电阻比为3:1,B端电阻比为1:3,供电电压为4V,那么A端电压为1V,那么B端电压为3V,那么AB端电压为2V。
c到d这一串电阻丝两端的电压也等于路端电压U(因为两条支路并联)。若电源内阻忽略不计,则U=ε,第二部分支路中的14个R分担U,所以每个电阻R所分担的电压为U/14。ab两点之间有三个电阻R,所以ab两点之间的电压为:Uab=3×U/14=3U/14 若电源内阻忽略不计,则U=ε,所以 Uab=3ε/14。
V电源及2Ω电阻不工作,故2Ω电阻无电流。上边那个2Ω电阻电压为其与4Ω电阻对6V电源串联分压而来,其值为 U(2Ω)=2/(4+2)x6V=2V 其极性上负下正。
请高手帮忙解决,求AB间电压,好像是初三物理电学题。谢谢。
1、R2=8欧 P在A 点时滑动变阴器短路。R1R2串联。V1测R1的电压,V2测R2电压。串联电路电压和电阻成正比,电流处处相等。
2、你可能还没接触过电流做功这个含义,实际上就是正电荷的电势能升降。电势越高,正电荷电势能越大,反之则小,它的电势能在宏观上表现为电能,可以这么理解吧 如果还不太明白也没关系,高中还要讲。
3、这是电流表、电阻、电源、串联。电压表并联在电阻的两端。
4、串联分压。Uac = 4V 推出 U3 = 2V Ubd = 3V 推出 U1 = 3V 所以 U2 = 1V;即R1:R2:R3=3:1:2 R3 = 4Ω,所以最小的电阻是R2,为2Ω。串联分压是电学里面很基础的知识点,一定要掌握哦~。
5、电路中,导棒是内阻为R的电源,电源电压为U=BLv,外电阻为2R,所以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=2U/3=2BLv/3,不过因为没有图,不知道ab的表示点,所以也可能是负的,这个你自己判断下。
6、即I=0.75A,电源电压U=I(10+16)=15V 最大功率:UI=15×0.75=1625W 同样,并联时,为保证安全,电压取低电压,即电源电压为:U=10V 所以,干路电流为:I=U/R1+U/R2=10/10+10/16=625A 最大功率:P=UI=10×625=125W 来自《中学物理导航》的解谢谢。
求ab两点间的电压
1、电压和电位的联系:a.b两点间的电压=a点的电位-b点的电位,即:Uab=φa-φb。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压值是固定的,不会因参考点的不同而变,即与零电位参考点的选取无关。
2、求ab两点间的电压,实在没有详细过程。因为a和b直接连在12伏的电源两端,这两点间的电压就是12伏。a接正极,b接的负极,a点电压比b点高12伏。所以Uab=12伏。
3、V,5欧电阻内流过7A电流,两端压降是35V;2欧电阻内流过5A电流,两端压降是10V,a、b两点间的电压=35V+10V=45V。